【鋰電新觀察】“卷”向世界!多家A股電池巨頭出海,要拿下奔馳、寶馬“大本營”?
國產新能源汽車紛紛走出國門,直接帶動了與之配套的產業鏈集體出海。這當中,作爲新能源汽車核心部件的動力電池,已成爲今年外貿出口的“新三樣”之一。
佯培育牛樟芝吸金20多亿 「牛樟芝大王」刘威甫100万元交保
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今年7月,已有包括寧德時代、蜂巢能源、國軒高科、遠景動力、億緯鋰能、欣旺達、中創新航等十餘家中國動力電池企業公佈了海外投資計劃。
動力電池企業的集體出海,形成了“呼朋引伴”效應,中游材料企業中也涌現了一大批海外市場的“探路者”,天賜材料、格林美、諾德股份、華友鈷業、容百科技等均在2023年公佈了海外投資建廠項目,且主要聚焦於歐洲和亞洲市場。
容百科技市場體系聯席總裁佘聖賢表示,當前新能源行業全球化機遇正在顯現,特別是海外的磷酸鹽和鈉電市場仍處於空白階段,此時抓住全球化機遇,可加速搶佔相關市場份額。
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盤和林告訴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動力電池產業鏈出海是必然趨勢,如果不出海,就無法獲得動力電池製造的規模效應,註定會被淘汰。目前出海的空間還很大,國外新能源汽車普及率還不高,隨着基礎設施的完善,未來新能源車替代燃油車是必然的。對於動力電池產業鏈企業而言,海外市場預計有數倍的增長空間。
春节疏运 循台61线幸福公鹿解决壅塞
動力電池產業鏈集體出海
工業和信息化部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鋰電池產業延續增長態勢,上半年全國鋰電池產量超400GWh,同比增長超43%;鋰電池全行業營收達6000億元;鋰電池產品出口額同比增長69%。
近期,上海、福建、浙江、廣東等地密集公佈上半年“新三樣”產品: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和太陽能電池的出口數據。其中,鋰電池出口表現亮眼。以福建爲例,上半年,福建省鋰電池出口570.7億元,同比增長110.7%,出口涵蓋全球112個國家和地區,在歐盟、東盟等地區實現了兩位數以上增長。
據悉,上半年出口的鋰電池中大部分爲動力電池。隨着全球市場對新能源汽車產品需求不斷擴大,我國動力電池的出口數量也隨之攀升。
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披露的數據顯示,1~7月,我國動力電池累計裝車量達184.4GWh,同比增長37.3%。其中,動力電池累計出口達67.1GWh,佔總裝車量的36.39%。
因老师颜值过高,女孩犯花痴,母亲考虑转班却被女儿拒绝
對比同期新能源汽車的出口量,1~7月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452.6萬輛,新能源汽車出口63.6萬輛,佔比14.05%。
美国推动联合国制裁北韩 外交官:中俄联手阻挠
可見,國內動力電池出口不僅已與新能源汽車出口保持“同頻共振”的節奏,且在出口占比上超過了新能源汽車。
开威驰的是穷人吗?威驰适合男的开吗
爲進一步鞏固和擴大國際市場空間,不少中國動力電池企業紛紛加速在海外的本土化佈局。公開信息顯示,截至目前,寧德時代、蜂巢能源、國軒高科、遠景動力、億緯鋰能、欣旺達、中創新航等十餘家中國動力電池企業已在海外投資建廠或有相關的投資規劃。
盤和林表示,動力電池企業“卷”向全球,一個原因是國內市場逐漸飽和。如今國內新能源車佔新車比重超過32%,市場已進入紅海階段,動力電池企業也很多,競爭激烈促使企業向海外拓展;另一個原因是靠近汽車工廠能夠獲得競爭優勢,動力電池是供應商,靠近汽車工廠能夠減少物流成本,還能根據汽車廠要求定製生產。
對於多數動力電池企業來說,拓展海外市場,無疑爲公司的業績增長帶來了增量空間。在寧德時代、國軒高科、億緯鋰能等公司的2023年半年報中,這一點體現得尤爲突出。寧德時代半年報顯示,公司上半年海外收入達到671.69億元,已接近其去年全年海外營收的九成,同比大增195.15%,遠高於其國內電池業務46.10%的增速,佔同期公司總營收的比例已達35.49%。
華西證券分析,寧德時代與海外主流車企和儲能客戶合作的持續深化,有利於公司全球鋰電龍頭地位的持續鞏固。
不止動力電池企業,與電池企業密切相關的中游材料企業也在加速出海。據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不完全統計,2023年以來,已有格林美、華友鈷業、龍蟠科技、諾德股份、新宙邦、天賜材料、容百科技等相繼發佈了海外佈局規劃,投資項目涉及正負極材料、高鎳多元前驅體等。
火力全开! 南警3天连逮2通缉犯 搜出枪枝和市值530万毒品
新能源與智聯汽車獨立諮詢人曹廣平告訴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中,電池產業具有一定的先發優勢,頭部企業試圖繼續擴大海外市場空間,其他企業爲了生存發展也想去開拓海外市場。
對此,容百科技董事長白厚善認爲,走向海外是行業取得更大市場佔有率的宿命。面對國內電池產業鏈的“結構性過剩”,中國鋰電產業鏈勢必要通過出海以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peanut 小说
歐洲和亞洲成投資熱土
值得一提的是,在出海目的地的選擇上,多數動力電池產業鏈企業均選擇了歐洲、日韓以及東南亞市場。
特別是歐洲市場,幾乎成爲了動力電池企業出海的必選之地。據悉,德國、法國、匈牙利、英國、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比利時、瑞典等,均有中國的動力電池產業鏈企業投資建廠。
香港创业板改革“破旧立新”正当时
這當中,匈牙利最爲熱門。僅2023年上半年,就有億緯鋰能、科達利、華友鈷業、寧德時代、欣旺達等多家上市公司公告了在匈牙利投資的進展,且均圍繞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展開。
意大利将2024年的GDP增速预期从1.5%下调至1.2%
其中,寧德時代在匈牙利德布勒森市的電池工廠主體將於明年試運行,2025年投產;億緯鋰能的全資孫公司億緯匈牙利將以自有及自籌資金投資建設乘用車大圓柱電池項目,投資金額不超過99.71億元;華友鈷業擬通過控股子公司在匈牙利投資建設高鎳型動力電池用三元正極項目,項目計劃總投資12.78億歐元。
34抢1,十八里店火了!建发竞得南邵新地块
資料圖(源自圖蟲創意)
我不是精分
此外,比亞迪、中創新航、蜂巢能源等中國動力電池企業紛紛宣佈計劃在匈牙利建廠。業內人士分析,歐洲是大衆、寶馬、奔馳等車企的“大本營”,這些車企的電動化轉型尚未完成,伴隨其電動化產品的上量,對動力電池的需求將進一步增長。中國動力電池企業進行本土化佈局,在當地建廠擴充產能,便於就近服務大客戶,與頭部車企形成緊密聯繫,從而降低運輸成本,鞏固產業地位。
“我們的策略是圍繞着客戶走,未來歐洲和亞太地區對於電池系統的需求增長顯著。”蜂巢能源董事長兼CEO楊紅新表示,中國新能源企業出口將從“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出口的導向,向“海外新能源產業鏈本地化”的發展趨勢轉變,無論是汽車還是鋰電池,或者鋰電池的原材料、裝備,都將逐步向海外市場擴展。
朱门嫡女不好惹 二姨太
歐洲之外,東南亞以及日韓市場也是中國動力電池企業出海的重要市場。以東南亞市場爲例,目前當地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車發展,也吸引了上汽、比亞迪、哪吒、長城等中國新能源車企在當地建廠,但目前東南亞新能源汽車滲透率仍然較低,市場增長空間廣闊。
正因如此,寧德時代、億緯鋰能等均在當地佈局了產能。億緯鋰能董事長劉金成表示,億緯鋰能馬來西亞工廠的建立,將擴大公司產品生產供給能力,對進一步推進國際化十分關鍵。據悉,按照億緯鋰能的規劃,公司的下一個目標方向是進軍歐洲市場。
此外,也有不少中游材料企業將目光鎖定在日韓等國家。今年8月,容百科技在公司的2023年全球化戰略發佈會上透露,公司將以韓國市場爲起點,推動容百科技的全球化佈局。
相關公告顯示,容百科技已規劃2024年底在韓國建成新一期4萬噸/年高鎳三元正極產能,2030年底在中韓歐美建成共計100萬噸/年三元正極產能。未來,容百科技將依託在韓國、歐洲、北美等海外市場建成的本土化工廠承接更多國際知名電池、新能源汽車廠商的訂單需求,進一步提升海外銷售佔比。
难忘的她
機遇與挑戰並存
面對海外市場的巨大缺口,中國動力電池產業鏈“卷”向全球已是必然趨勢。但在出海的過程中,機遇與挑戰往往是並存的。
8月17日,在公示了20天之後,《歐盟電池和廢電池法規》正式生效。根據《新電池法》,從2027年起,出口歐洲的動力電池必須持有符合要求的“電池護照”,記錄電池製造商、材料成分、碳足跡、供應鏈等信息。這將對中國動力電池企業對歐洲的出口產生重大影響。
業內人士認爲,《新電池法》實施後,我國電池企業向歐洲出口,首先要補充和完善碳足跡聲明。目前國內普遍對電池碳足跡、碳管理認識不足,全生命週期碳足跡方面的積累薄弱,尚未完全建立再生原材料使用的認定機制,同時,電池碳排放管理政策還存在不明確、標準數據庫不統一、國際互認等一系列問題,這些都將給接下來中國動力電池企業的出海帶來挑戰。
“在一些汽車強國的市場,比如歐美等,已開始給我們設置電池的政策壁壘、貿易壁壘、技術壁壘以及環保壁壘,阻擋我們出去。但是也有一部分國家歡迎我們投資設廠。總體來說,中國動力電池出海,是一條困難與機遇並存之路。”曹廣平認爲,中國的動力電池企業應始終立足於自身的出發點,提高電池產品研發水平、量產水平、性價比水平、質量水平以及主要原材料的回收技術水平,把基礎打牢。國內出口和海外生產兩手抓,才能在世界鋰電版圖重新塑造的過程中立於不敗之地。
共绘未来移动出行蓝图 2023″青年创想+”年度峰会收官
責編:彭勃
校對:楊立林
水灵劫